发布时间:2015-05-15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新材料
单位名称: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本科技成果是公司随着国内一些大型磷铵装置相继建成投产,公司的磷矿供应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来自四川马边、雷波等地的高镁磷矿供应量大,为了保证生产,迫切需要尽快建设一套脱镁选矿装置。通过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磷矿单一反浮选工艺在国内大型选矿装置应用较成熟,浮选药剂的性能更稳定,因此公司对浮选法富集、脱镁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建一套浮选法富集、脱镁装置。批准登记单位为:重庆市涪陵区科委,批准登记号:涪陵科成字2013Y089,批准登记日期为:2013年11月5日。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1)增加对高镁磷矿的利用,适用于全国各地磷矿脱镁,拓展了原料适用范围;
(2)实现高镁磷矿中的镁资源的富集,镁脱除率大于80%;
(3)国内首次将浮选柱应用到磷矿镁元素浮选生产中,相对浮选槽来说,浮选效率提高约20%,药剂消耗减少约10%。
同时申请了6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个。实用新型“用于从中低品位高镁磷矿中回收镁的装置”(已授权),“一种絮凝剂矿浆混合装置”(已授权)、“简易磷矿将消泡器及制备磷精矿浆的装置”(已授权)、“浓密机”(已授权),及发明专利“一种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从中低品位高镁磷矿中回收镁的方法”。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科技成果通过涪陵区科委组织的鉴定组鉴定本成果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是公司面临现在磷矿资源的贫瘠化和高镁钙化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首次将在煤矿浮选生产中使用的浮选柱用在磷矿浮选中,通过近2年的装置运行正常,这一创新技术的到验证。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以磷含量为25%的中低品位磷矿计,1吨磷矿价格为360元,浮选费用(包含折旧费)约80元/吨,每吨原矿产P2O5含量为30%的精矿约0.83吨,即生产1吨精矿成本约440元;而公司购进P2O5含量为30%的精矿约540元/吨,每吨差价为100元,我公司年消耗浮选矿约160万吨,折合每年生产成精矿约132.8万吨,故浮选法脱镁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约13280万元。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但能直接利用的富矿很少,国土资源部已将磷矿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20个矿种之一。近年来适合我公司湿法磷酸生产的富矿越来越少,而中低品位磷矿中镁的含量普遍较高,一般 MgO含量都在 2.0%以上,这样的磷矿不宜直接进行湿法磷酸生产。
我国磷矿资源总量为仅次于摩洛哥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但是平均品位只有17%,且85%为品位较低的磷矿,杂质含量高,直接利用困难,需进行选矿富集才能在生产上使用。而镁含量达2%以上的磷矿占胶磷矿总量的50%以上,通过浮选法对该类磷矿进行富集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生产磷酸中的杂质,提高磷复肥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节约成本,从而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我国磷矿资源总量居世界第3位,但是平均品位只有17%,且85%为品位较低的磷矿,杂质含量高,直接利用困难,需进行选矿富集才能在生产上使用。而镁含量达2%以上的磷矿占胶磷矿总量的50%以上,浮选法脱镁技术已经中化涪陵应用成熟,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成套工艺技术包,适应我国中低品位磷矿量大、杂质高的资源特点,符合世界磷化工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磷化工企业的需要。通过浮选法对该类磷矿进行富集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生产磷酸中的杂质,提高磷复肥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节约成本,从而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2013年11月5日本项目通过重庆市涪陵区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强,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成熟度: 大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我国磷矿储量为世界第三,但是富矿少,贫矿多,80%以上是中低品位的胶磷矿,P2O5的含量平均在 17%左右,且含有害杂质较多,而 Fe2O3、MgO、Al2O3含量在一般 4%-5%以上,原矿石不能直接用于湿法磷酸生产,需进行选矿富集。而最近几年随着富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磷矿趋于贫化,如何更好的利用中低品位且杂质含量多的磷矿生产出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精矿成为各磷矿使用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高镁磷矿富集和脱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磷矿山、磷复肥生产企业及需要对磷矿进行富集脱镁处理的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生产磷酸中的杂质,提高磷复肥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节约成本,从而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需要培养新的市场,高镁磷矿富集和脱镁技术主要应用在采用湿法磷酸的磷复肥企业及磷矿开采企业,公司开发的该成果软件包及装置建设共计投资4000余万元。对外部企业主要采用技术转让及工程总包的形式进行技术推广。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技术转让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40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800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
核心管理团队人员情况:
核心管理团队人员情况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化化肥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研发团队,拥有年龄层次合理,高学历的管理层。
盛 勇:男,1966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化工工艺高级工程师,华东理工大学兼职工程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硫和硫酸分委会委员,中国磷肥协会和中国硫酸工业协会磷肥、硫酸行业专家,核心期刊《硫酸工业》编委委员,重庆市环评技术专家,重庆市化危品生产企业设立审批技术专家。获国家、市(区)级科技成果鉴定7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区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申请发明专利16件,获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8件;在国内核心期刊及行业年会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300kt/a硫磺制酸装置的建设与管理”、“24万吨MAP、24万吨DAP装置利用国产化成果发展磷铵生产”、“硫磺制酸低温位热能回收与CDM项目”等论文。
李 兵:男,1975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2005 重庆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高级工程师、经济师,现任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重庆化学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委会专家委员。获得涪陵区科技进步奖3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2项,发表论文3篇“CASS工艺在合成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探析”、“浅析磷系阻燃剂的机理及应用进展”、“利用工业废渣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进展”。先后主持参与公司“磷铵十二改二十四”、“20万吨/年料浆法MAP装置”、“20万吨合成氨20万吨尿素项目”、“湿法磷酸净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设计及管理,拥有丰富的工程设计及管理经验。
治理结构:
5.1治理结构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始创办于1966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Sinochem)控股的,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为主的现代化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是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重庆市首批市级创新型企业。公司分别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涪陵区国资委、苏州复合肥厂控股。通过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形式,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公司和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使公司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理结构:
5.2管理结构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才有董事会负责制,下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拥有15个职能部门,10个分厂,各职能部门及分厂团结协作,按照公司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日常运行,在重大事项采用董事会和股东会决策,内部控制采用经济责任制制度进行管理。
主营业务名称: 主要产品有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复混(合)肥料肥等系列化肥产品,以及缓控/释肥、全水溶性肥(如磷酸二氢钾)等新型肥料。
近三年主营收入: 1047099万元
净利润: 5310万元
毛利率: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