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3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环境保护
单位名称: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项目以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理化性质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阐明了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盐沼、沼泽、草甸、荒漠、植被型组中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土壤环境因子特征,揭示了其植被与土壤环境因子耦合特征。项目是甘肃省科学技术厅2010年下达的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
课题立项名称“敦煌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011FKCA136;研究起始日期:2010年9月,研究终止日期:2012年12月。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1、项目筛选出极干旱区梭梭、多枝柽柳育苗技术各1项;
2、阐明了极干旱区荒漠-湿地植被种群空间格局特征、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效应及其耦合作用;
3、揭示了极干旱区荒漠-湿地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互作效应及其耦合特征;
4、将甘肃敦煌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划分为多枝柽柳群落、胡杨群落、胀果甘草群落、疏林骆驼刺群落、多枝柽柳沙包群落、苏枸杞群落、芦苇沼泽、芦苇群落8个典型的植物群落类型;
5、提出了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监测体系,明确了监测内容、确定了具体监测点;
6、总结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1套。本项目的实施对创新性育苗技术、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得到进一步延续发展,再次项目中创新的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具有独特性。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通过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理化性质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阐明了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盐沼、沼泽、草甸、荒漠、植被型组中植被群落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特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土壤环境因子特征,揭示了其植被与土壤环境因子耦合特征。通过育苗试验,筛选出内陆极端干旱区梭梭播种育苗技术和多枝柽柳硬枝扦插育苗技术,为该区域优势物种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该区域生态建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培育多枝柽柳和梭梭苗木共计10万株,按2.0元∕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为20.00万元。本项目研究成果,为西北极端干旱区荒漠湿地的保护、恢复和管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本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可在甘肃河西走廊区域推广应用,也可在西北极端干旱区荒漠湿地广大区域推广应用。梭梭和多枝柽柳育苗技术为今后大规模培育退化湿地治理和其他生态工程建设所需苗木奠定了基础,具备产业化开发前景。特别是总结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为今后技术储备,能力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近年来,由于该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湿地面积萎缩,荒漠扩大,土壤盐渍化严重,植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该区珍贵的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前人在敦煌西湖开展了一些本底清查工作,而专门针对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研究则甚少,缺乏专项研究。
项目以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荒漠湿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要素,开展了荒漠湿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变化过程、主要建群物种繁育技术、生物多样性保育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