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2
近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总体规划由8个章节、6万余字组成,内容包括城市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要素配置、历史保护、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等,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据悉,这轮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第七版规划。而中关村做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新规划里面怎样定位中关村?划重点时间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强调: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
市委市政府如何部署?
市委书记蔡奇部署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推进总规实施时指出:
科技创新中心着眼于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服务,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三城一区”之间要加强互动、错位发展,形成科技创新发展带。要以“城”为载体,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注重职住平衡,营造宜业宜居创新发展环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统筹16园坚持创新发展,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一个都不能掉队。
中关村这样落实
9月28日下午,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以及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动员和部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总体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成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未来对首都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关村示范区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要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大历史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总体规划》各项要求,全力支持“三成一区”建设,促进一区十六园创新发展,通过政策引领、产业引领、区域引领,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辐射带动京津冀、全国创新发展,发挥中关村示范区“领头雁”作用,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