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6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研究成果《耐低温弱光设施专用胡萝卜新品种选育研究》属于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育种专项,立项编号10ZCKFNC00500,委托单位是天津市科委,承担单位是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年限为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2013年4月7日确认结项,结项确认编号为2013-1189;2013年4月25日批准成果登记,登记号为津20131376。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研究涉及蔬菜育种技术,包括胡萝卜的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育种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和蔬菜设施栽培等技术。其创新点在于首次成功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于抗性育种。对耐低温、弱光胡萝卜种植进行种质创新,尽快将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提升成育种亲本,进行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的抗性育种,培育出耐低温、弱光早春设施栽培专用胡萝卜新品种”早春90”,并制定了新品种的保护地杂交制种技术。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新品种采用胡萝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技术育成和繁育,在商品种子生产过程中,保持系始终不外繁,又育种专家独自保存,因此原种别人无法获得和繁殖,不存在种子外流的可能。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有较强的盈利性,与进口品种相比能使种植成本大幅度降低50%以上,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现有种质资源300余份,运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和雄性不育三系技术,每年都有新材料和新品系诞生。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项目组先承担国家和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国际领先,杂交种培育技术国内领先。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该成果中选育出的胡萝卜杂交新品种“早春90”是早春设施栽培优良品种,具有耐低温弱光、抗抽薹、商品性好的特点。“早春90”胡萝卜新品种能满足春季保护地种植需要,目前还未在生产上大量应用,示范面积只有2084亩,2013年示范面积将可达到3000亩,2015年1万亩,预计项目完成后4~5年内达到全国同类品种市场10%,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本产品为胡萝卜产业链之首,商品种子由经销商销往全国各地胡萝卜主产区,经农户种植出鲜品后再由经销商出口、内销和加工,最后到消费者。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正在培育新的市场,商品种子300元/公斤,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推广模式,有很多典型客户。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技术转让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20万元
资金需求额: 200万元
融资用途: 市场开拓;资金周转
主营业务名称: 胡萝卜种子
近三年主营收入: 30万元
净利润: 20万元
毛利率: 50%
评价机构: 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
评价方式: 验收
评价日期: 2013年4月2日
评价意见:
7.3评价意见
受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于2013年4月2日组织了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耐低温弱光设是专用胡萝卜新品种选育研究”(合同编号:10ZCKFC00500)的结题验收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审核了相关技术文件,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该项目确立了胡萝卜耐低温和弱光评价方法,实现了种质资源及新品种的有效评价;新收集种质资源34份,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新种质7份,丰富了种质资源;采用雄性不育育种技术育成杂交新品种""早春90"";提出了新品种配套繁种和栽培技术。
2.“早春90”新品种叶丛直立,株高47厘米,肉质根桔红,圆柱型,平均根长15.67厘米,可溶性固形物10.5%,较对照品种“早春红冠”高5%;单根重95.33克;亩产 3337公斤,比对照品种产量高2.6%,品质优;在设施内早春低温弱光条件下抽薹率比对照少50%,经低温测试""早春90""具有很强的耐低温抗抽苔能力,在7℃(±2℃)15天不发生抽薹现象;生长期90-95天,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7份新种质三红率100%,圆柱型,耐抽薹。
3.项目组累计繁育‘早春90’杂交种5500公斤,推广到天津、山东和河北等地,累计较对照新增产值83.32万元,节支41.68万元,合计增加效益125万元。由于生长期短,提早上市,应用前景广阔。
4.试验研究期间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1项。
该项目技术资料完整,研究数据翔实,承担单位按计划完成了课题任务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经费使用合理,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