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7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节能环保;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土壤肥料
单位名称: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该计划是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针对厦门乃至世界性的城市污泥处置难题,于2009年开始了该项目的研究。项目组经过4年多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将二步法堆肥发酵工艺运用在污泥堆肥。该项目技术已在厦门、泉州等地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是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92002)——新型污泥肥料快速发酵及内外菌衣工艺的研究;科技成果——污泥快速堆肥发酵及双层结构的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厦门市成果登记号xk20130210)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申请发明专利5个,其中3项已授权。
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生物污泥有机肥料及其制造方法ZL201010003292.6,
一种污泥发酵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有机肥料ZL201110175724.6,
一种林业绿化用污泥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201110199865.1,
一种红壤土质用污泥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1110200464.3,
一种用于污泥发酵有机肥的调理剂及制造和使用方法201110222364.0。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项目组在国内外首次系统提出人工控制堆肥温度等技术,相比传统的自然温度堆肥有理论、技术创新;其具有高效、稳定、快速等生产所需要的工业化优点。在核心技术层面,研发了有机质降解菌的混菌发酵条件,得到了纳豆芽孢杆菌作为调理剂,能有效促进污泥发酵,发酵升温快,减少异味,更适合城市污泥堆肥。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我国的有机肥生产大多停滞在农家肥模式的工艺,因而利润少、产量增长缓慢。针对此问题,课题组研发了生物有机肥高端产品和林业绿化用的推广新产品,在工艺、产品等薄弱环节上有较大创新,建立了“污泥-林业”经济模式,形成污泥有机肥生物产业链。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项目组以及多家合作承担单位通过国内外的现场调研,经过反复论证,确定将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堆肥发酵工艺的温度选择与控制、肥料新产品的研发等国内外技术空白领域(见附件:查新报告)。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项目组研发的二步法恒温堆肥发酵工艺、双层结构的生物污泥有机肥制造技术填补了污泥快速堆肥发酵、高碱性高含水率污泥堆肥以及污泥肥料产品创新上的国内外技术空白;该项技术具有工艺成熟、发酵周期短、应用广泛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污泥资源化的比例。
成熟度: 大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产品在福建省、江西省、海南省及东南亚有竞争力。在污泥肥料应用等生态产业上,利用该项目的林业应用技术,建设百万亩的沿海速生经济林,形成“污泥-林业”经济模式,将有产值30亿元。此外,将带动微生物肥料制造业、有机农产品种植业实现60亿元的产值。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先行发展污泥有机肥制造业,并带动发展环保、生物产业,将形成百亿元的产业链。
厦门能够把污泥变废为宝,因为,在厦门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基本迁出,逐步实现了生活、工业污水的分离;因此,年产污泥15万吨,有产值1亿元;而利用二步法恒温堆肥技术处置污泥的相关制造业,有产值4亿元。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5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5000万元
融资用途: 市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