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23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本研究成果针对生物燃油(包括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空燃油)原料植物小桐子的雌花比例较低而导致其种子产量低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方法,即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小桐子,可以显著提高小桐子的总花数和雌花数,增加小桐子的种子产量2倍以上,使其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采用小桐子油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油,不仅可以缓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满足了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本研究得到以下课题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能源植物小桐子的分子育种”(项目编号KSCX2-YW-Z-0723) 2007.11-2011.10;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项目 “生物柴油植物小桐子的功能基因组与基因工程” (项目编号2009CI123), 2009.10-2013.10。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研究成果所述的增产方法可以使大面积种植的小桐子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技术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徐增富、潘帮珍. 一种小桐子专用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专利号ZL201010105031.5,授权日:2013-10-08. 同时已申请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10/000224。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技术上难以复制。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运用本发明技术可使小桐子种子产量提高2倍以上,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带来生物燃油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本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能源植物分子育种研究组完成,该研究团队目标明确,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和充足的技术储备。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本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本研究团队正在研发更具优势的转基因小桐子进行替代,目前进展顺利。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该项目成果可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推广,达到更大规模产业化时其经济效益将会充分体现,可促进我国目前因小桐子产量低、效益差而徘徊不前的生物燃油产业进一步发展。本项目技术也可应用于可种植小桐子的其它热带、亚热带国家,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是极其巨大的。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该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种植小桐子的企业自有的种植基地,也可作为产品销售给种植农户或企业。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需要培育生物燃油市场 。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技术转让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60万元
资金需求额: 200 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