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构建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5-06-29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业

  单位名称: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 山西省农业攻关项目

  课题名称: 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其营造技术研究

  研究起始日期:2008年5月

  研究终止日期:2012年9月

  完成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项目类别:省级农业攻关

  技术来源:原始创新

  成果批准登记单位:山西省科技厅

  批准登记号:131300

  批准登记日期:2013年10月22日

  成果简介:

  防火林带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阻火性的差异,以难燃树种组成防火林带,在不同层次上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展,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使易燃林地转变为难燃林地。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的基础工作。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与各省的地理、气候、植被不同,必须开展生物防火林带构建技术研究,以便为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出科学理论依据。鉴于此,在山西省科技厅支持下,山西省林科院立项开展了“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其营造技术研究”农业攻关项目。

  项目科研人员经过4年多的工作,在对山西省30个主要造林树种理化性质、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判排序。经过对特大森林火灾林冠火蔓延与火场热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防火林带宽度计算方法及最佳结构。结合森林火灾案例调查分析,总结出6种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模式,对山西省防火林带建设具有较强指导作用。

  解决共性技术与创新点:

  ①首次在山西省气候地理条件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主要造林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判排序,数量化划分了各树种的防火能力。

  ②采用森林火灾实例分析法,通过对特大森林火灾林冠火蔓延规律和火场热力学变化规律研究分析,提出了防火林带宽度计算模型。防火林带最佳结构为疏透型结构。

  通过野外调查山西省不同气候海拔典型植被类型下,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案例,总结出山西省地理气候与典型植被条件下的6个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模式。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主要造林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判排序,数量化评估了各树种的防火能力。

  2)建立了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估算模型,提出了防火林带构建的最佳结构。

  3)提出了山西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6种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模式。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成果技术不具有很强的独占性,比较容易获取或复制。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本成果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需要政府推动推广,不会产生盈利。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课题组在山西省生物防火树种选择、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和山西省典型可燃物燃烧模型方面,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本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的主要不同之处为:数量化评估了山西省主要造林树种的防火能力;建立了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估算模型,提出了山西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6种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模式。目前生物防火是解决森林火灾根本措施,是可持续、环保性技术。

  成熟度: 原型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国家林业局和山西省林业厅非常重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做为森林防火基础工作。目前山西省各级林业部门越来越来认识到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防火工程中的重要性。本项目成果解决了黄土高原地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技术问题,对山西省乃至周边省份防火林带建设具有很强理论指导和推广示范作用,属于山西省林业基层单位迫切需要防火技术。

  目前山西省总面积达67.45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需要新建或改建生物防火林带;70万公顷的油松、樟子松和侧柏林纯林也需要新建或改建生物防火林带;山西省目前每年营造林450万亩以上,依照国家林业局规定,在营造过程中要将生物防火林带同规划、同设计、同建造,这些重点工程都为项目成果的应用带来广阔的前景。

  推广应用措施:首先在成果推广阶段争取国家有关资金,建立大面积生物防火林带科研示范点,在山西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召开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现场会,推动全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项目成果研究阶段得到山西省林业厅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在成果推广阶段,山西省防火办和有关工程项目办要联合发文支持“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构建技术研究”成果在各项林业工程中的应用,强化本成果在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规划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本技术成果还没有商业运作。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本技术成果的主要客户是基层林业单位,也可以向林农推广,但到目前还没有转化应用。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技术许可

  资金需求额: 300万元

  融资用途: 市场开拓

  核心管理团队人员情况:

  核心管理团队人员情况

  治理结构:

  5.1治理结构

  管理结构:

  5.2管理结构

  评价机构: 山西省科技厅

  评价方式: 鉴定

  评价日期: 2013年10月14日

  评价意见:

  7.3评价意见

  2013年10月14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构建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疑、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项目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符合鉴定要求。

  2、项目在对山西省30个主要造林树种理化性质、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判排序。经过对特大森林火灾林冠火蔓延与火场热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防火林带宽度计算方法及最佳结构。结合森林火灾案例调查分析,总结出6种山西省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模式,对山西省防火林带建设具有较强指导作用。

  3、主要创新点:

  1)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主要造林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判排序,数量化评估了各树种的防火能力。

  2)建立了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估算模型,提出了防火林带构建的最佳结构。

  3)提出了山西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6种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模式。

  综上所述,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方法科学,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根据研究成果,尽快形成技术规程在生产中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