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3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业、育苗新技术
单位名称: 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属于林业林木育种科学技术领域。
蓝莓是具有极高药用和经济价值的一种植物资源。采用传统育种手段进行蓝莓育种既费时又费力,相比常规扦插法繁殖,组织培养法更能适合蓝莓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展蓝莓组织培养研究有利于保存各种不同蓝莓品种的优良性状,可以快速繁殖大量优质的无毒苗。2009年1月,项目研究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了蓝莓茎段组培与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3年1月通过了专家鉴定,并获得了安徽省省级科技成果登记。
课题来源:自选
课题立项名称:蓝莓茎段组培与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10010302001
研究起始日期:2009年1月1日
研究终止日期:2012年12月31日
批准登记单位:安徽省科技厅
批准登记号:13122
批准登记日期:2013年02月06日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1、建立蓝莓茎段组培再生快繁体系,研制出改良型培养基
优化出蓝莓最适基本培养基(改良型WPM)、最适诱导愈伤及不定芽培养基(改良型WPM+ZT 1.0 mg/L+NAA 0.2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改良型WPM+ZT 1.2 mg/L-2.0 mg/L +NAA 0.05 mg/L-0.12 mg/L)。
2、研究出蓝莓组培苗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
研究出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架空高度为60 cm~80 cm,生根栽植基质为椰糠+水苔(6:4),成活率达95%。利用架空栽植技术进行蓝莓组培穗条瓶外生根:扦插穗条12~15 d生根,穗条生根快,缩短了育苗周期,节约了成本。实现了除寒冬季节外均可进行穗条瓶外扦插生根。
3、研究出蓝莓最适可降解轻基质网袋容器配方与育苗技术
经过反复筛选,得出其最适配方为泥炭土+珍珠岩+木屑(6:3:1)成活率达96%以上,容器直径6 cm,长10 cm。轻基质配方经过进一步优化改进,蓝莓幼苗生长速度快,植株体健壮,长势好。蓝莓轻基质网袋容器苗,造林存活率高、受季节影响小。容器实现自然降解,环保无污染。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项成果一是成功研制出最适改良型组培基诱导不定芽,再筛选出增殖培养基来提高繁殖系数;建立了蓝莓茎段组培与工厂化育苗快繁体系。二是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架空高度60 cm~80 cm,有利于苗床下部空气流动;研制出瓶外生根基质配方,减少在组培室内培育时间,节约组培成本,缩短育苗周期。三是研制最适可降解轻基质网袋容器配方与育苗技术,成活率达96%。基质配方:泥炭土+珍珠岩+木屑=6:3:1。
本成果利用不同激素的添加种类和比例筛选出最适改良型培养基;有关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及其生根配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涉及;蓝莓容器育苗方法及其可降解轻基质网袋容器配方在国内也未见有相同报道。本成果利用蓝莓茎段全能细胞特点,对茎段组织进行诱导培养,通过研制组培改良型培养基与架空技术促使其瓶外生根,应用现代工厂化育苗新技术,解决了传统育苗的周期长、成活率低、生长量小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幼苗质量,解决了种苗紧缺的生产实际问题。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本成果成功研制出蓝莓茎段组培所需的改良型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大提高了蓝莓种苗繁殖系数。利用架空育苗技术促使其瓶外生根,减少在组培室内培育时间,节约组培成本,缩短育苗周期,成活率达95%。研制的可降解网袋容器育苗的最适宜轻基质配方,种苗成活率达96%。应用现代育苗新技术,解决了传统育苗的周期长、成活率低、生长量小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幼苗质量,解决了种苗紧缺的生产实际问题。
安徽省蓝莓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在黄山、安庆、六安等地市的丘陵地带。由于市场前景很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栽培积极性。根据相关规划到2016年,安徽省内预计需要培育苗木700万株,每株按5元计,总收入3500万元,其中育苗成本2100万元,利税每株按2元计,五年育苗生产总利税1400万元。可见,本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依据发展规律和中国蓝莓产业发展预测,我国蓝莓适度种植规模应在2万公顷以上,蓝莓产业存在着很大的开发空间。资源急缺,本项目以蓝莓茎段组培与工厂化育苗技术为主要研发内容,解决了传统育苗的周期长、成活率低、生长量小等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幼苗质量,解决了种苗紧缺生产实际问题。蓝莓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速推进蓝莓育苗规模化、集约化栽培和产业化开发,保护种质资源,提高育苗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本成果主要的技术储备包括:蓝莓茎段组织培养技术;蓝莓组培穗条高架苗床瓶外扦插生根技术;蓝莓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
依据已有的技术储备,计划开展以下创新研究:蓝莓脱毒苗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蓝莓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规程研究;蓝莓高压静电磁场育苗技术研究等。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课题研究单位委托“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本研究成果进行了科技查新,查新报告给予如下评价:
国内有关蓝莓组培快繁与工厂化育苗技术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已有文献报道。但该委托项目蓝莓茎段组培与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1、建立了蓝莓茎段组培再生快繁体系,研究出蓝莓最适基本培养基(改良型WPM)、最适诱导不定芽培养基(改良型WPM)、最适增殖培养基(改良型WPM)。
2、研究出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架空高度为60 cm–80 cm,生根栽植基质配方为椰糠+水苔(6:4),成活率达95%。
3、研究出最适可降解轻基质网袋容器配方与育苗技术,基质配方为泥炭土+珍珠岩+木屑(6:3:1)成活率达96%。
国内相关文献中:有关组培育苗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不同研究单位报道的基础培养基及激素的添加种类和比例有所不同;有关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及其生根配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涉及;有关蓝莓容器育苗方法及其可降解轻基质网袋容器配方在国内也未见有相同报道。
成熟度: 大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蓝莓寿命长,适应性强,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且抗旱。蓝莓种植前景广阔。
以1亩为单位其成本计算如下:
⑴ 整地费,每亩1000元。
⑵ 苗木费,每亩220株(1.5×2 m) ,10元/株,计2200元。
⑶ 种植管理费,第一年种植及管理费每亩1000元,以后每年管理费1000元。
5年总成本,8200元。
以1亩为单位其收益计算如下:
前5年的经济效益:三年挂果至五年达产期间,每亩220株,按每株1.3公斤果实,每公斤50元(市场80元) 计算。采摘费每亩330元,每亩收益13970元,扣除五年总成本8200元,前五年合计每亩收入5770元。
5年后经济效益:一般五年达产,达产后每年每株按1公斤果实,每公斤50元计算。根据发展规划,到2016年,安徽省内黄山、安庆、六安等地种植面积将达3.2万亩,达产期后,扣除每亩2900元的管护费、采摘费等,每亩收益8100元,每年总收益近2.6亿元。可见,通过本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市场提供所需的蓝莓优质种苗,对支持安徽省内乃至全国蓝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本成果属于林业育苗新技术领域,成果所属单位可采取技术转让或合作研发的方式,面向林业育苗企业推广本项成果,由育苗企业掌握该成果后,繁育蓝莓优质种苗并实施推广种植。同时,成果所属单位可以在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下,繁育蓝莓优质种苗,借助自身所具备的蓝莓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能力,向林农直接提供种源和栽培技术培训服务,从而实现本成果的转化。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蓝莓既适合成片集约经营,也适合农家庭院和山边荒坡零散种植。蓝莓种植属绿色可持续性林业发展产业,无污染无公害,有利于环境保护,避免了土地的过渡耕种造成的耕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可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具有良好的生态综合效益。种植蓝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蓝莓供不应求,售价昂贵,最高市场价达每公斤80多元。
项目承担单位先后从南京引进了兔眼蓝莓(园蓝、粉蓝、杰兔)和南高丛蓝莓(夏普蓝)进行组培快繁。繁育的优质蓝莓种苗主要推广栽种于黄山、安庆、六安、合肥等地市的丘陵地带,长势良好。安徽新思源林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兴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山润泉覆盆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项目承担单位引进蓝莓种苗进行规模栽植,2010年至2011年,3家企业通过蓝莓种植新增产值达180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前景很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栽培积极性,对当地蓝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头作用。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1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5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
主营业务名称: 经济林育苗
评价机构: 名称:安徽省林业厅 联系方式:李葵阳
评价方式: 鉴定
评价日期: 2013年1月24日
评价意见:
7.3评价意见
2013年1月24日安徽省林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本成果进行了鉴定,给予鉴定意见如下:
一、提供的鉴定材料齐全,符合成果鉴定要求。
二、该研究通过兔眼蓝莓茎段组织离体培养,优化了初代培养基本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基,建立了兔眼蓝莓组培育苗高效的再生体系。
三、该项目研制的架空苗床、配以生根基质,使不定枝芽瓶外扦插生根率达95%以上。
四、研制出的可降解容器与基质,使蓝莓扦插生根苗在大田移栽时的成活率达96%以上。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制的“瓶外架空扦插生根技术”与“可降解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方法”居国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快该项成果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