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7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业产品
单位名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采用碱性蛋白酶单酶催化技术,以及水相茶皂素回收技术,使茶油提油率达90%以上,并通过乙醇破乳技术,使乳化油的回收率超过88%,总清油提取率达95%以上。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色值等指标显著低于压榨油,由于GB 11765要求,所含的VE、植物甾醇、角鲨烯、多酚等活性成分高于精炼油酶解废液中茶皂素回收率达到66%,经纯化处理后纯度达到66%。通过项目的实施,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3项,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1条。
课题来源:“948”成果引进项目
立项名称及编号:油脂酶法制取及副产品高效利用技术引进2009-4-56
起止日期:2009-2012
批准登记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批准登记号:2013亚林02010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茶油加工基本上都采用大宗油料蒸炒—压榨—精炼的加工工艺,易出现色泽差、特色营养成分流失、苯并(a)芘污染、能耗高等问题,同时造成茶油产品丧失应有的风味和营养特色,难以形成高附加值油品。本成果研究建立的油茶籽水酶法制油技术具有工艺条件温和,不需要化学精炼,酸价、过氧化值等质量安全指标及色值显著低于油茶籽油,保留的营养活性物质高于精炼油,便于副产品综合利用及节能减排等优点,满足食用油生产“安全、绿色、高效”的要求,为高品质茶油的加工提供了新的途径。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近年来有关油茶籽水酶法制油技术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但基本上都是实验室研究。尤其是油茶籽所含较高含量的皂素,易出现乳化,影响清油得率,基本上都停留在小试阶段。本技术解决了从原料粉碎、水解酶选择、反应条件优化、破乳到制油废液中回收茶皂素的系列化技术,并首先建立了具有生产规模的中试生产线,进行了试生产,将茶油酶法制取技术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茶油水酶法制油作为新型的制油技术,操作条件温和,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料中的营养物质,脱除油料作物本身含有的某些有害物质及大部分磷脂等成分,无需精炼或简单精炼就能达到成品油的标准,提高茶油品质。同时能够更方便有效地利用茶皂素等成分,提高油茶籽综合利用水平。还可以减少能耗,减轻污染。
随着国内酶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价格的降低,酶法制油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油脂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本项目在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建立了酶法制油及副产物(茶皂素)精制小试线1条,建立了技术工艺。在福建乾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立茶油酶法制取及茶皂素精制中试生产线1条,规模年产茶油300吨,茶皂素15吨,申请发明专利3份,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对国内外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水酶法制油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本成果根据油茶籽及茶油的特点进行消化吸收,筛选出适合应用的酶制剂,优化了酶解反应条件和破乳技术;建立了从酶解废液中制备高纯度茶皂素的技术。解决了从原料粉碎、水解酶选择、反应条件优化、破乳到制油废液中回收茶皂素的系列化技术,首先建立了具有生产规模的中试生产线,进行了试生产,将茶油酶法制取技术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成熟度: 试用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由于本成果所开发的产品比传统加工的产品质量高,综合利用水平高,在高端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因为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的产品,需要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培养用户。水酶油产品价格高于普通压榨油20%左右。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2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100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
评价机构: 国家林业局
评价方式: 验收
评价日期: 2013年3月28日
评价意见:
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认定成果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