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8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业
单位名称: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
立项名称:甘肃南部云、冷杉外生菌根真菌种类多样性研究
立项编号:0806RJYK017
研究起止日期:2008.4-2012.4
批准登记单位:甘肃省科技厅
该成果解决了高海拔困难立地条件下云冷杉育苗、造林及生态植被恢复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本地区大型真菌种类和区系研究及保护利用提供了资料,为探索云、冷杉群落与外生菌根菌群落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了资料,为珍稀树种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①查明了甘肃南部亚高山云、冷杉不同森林群落外生菌根真菌种类23科、139种;主要宿主树木有粗枝云杉、岷江冷杉、紫果云杉、青杄、黄果冷杉等。
②对云、冷杉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粗枝云杉林型各项指数均最高,岷江冷杉林型次之,云冷杉混交林型、紫果云杉林型及细叶云杉林型依次次之,而黄果冷杉林型最低。
③对云、冷杉外生菌根菌群落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并结合外生菌根真菌种类多样性和林分现状进行了森林群落稳定性分析。
④调查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外生菌根真菌的特有种类。
⑤通过分离培养、接种试验,筛选出了与云、冷杉共生效果明显的4种外生菌根种类,建立了云冷杉苗木培育菌根化技术体系。
⑥对褐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微甜乳菇Lactarius subdulcis、土生空团Cenococcum geophilum、黑紫红菇Russula atropurpurea等4种外生菌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生产系列菌根制剂提供了技术支持。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该技术仅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林科所拥有全部核心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难以复制,具有较强的独占性。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成果自2009年应用至今,主要应用在云冷杉引种、育苗、造林、防止苗木根部病害等方面,范围涉及舟曲、迭部、卓尼3个县区,推广面积达757亩,产生经济效益3600多万元;在人工林健康经营及森林植被受损和胁迫环境恢复重建等领域的应用,对提升云、冷杉森林健康经营水平及帮助当地职工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很大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纯化菌株的扩大繁殖技术及菌根化接种育苗技术等,技术储备完整,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甘肃南部以云、冷杉为建群种的森林群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我国生物物种分布的关键地区之一,外生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对其群落的恢复、结构的完善、功能的发挥及物种保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对云、冷杉外生菌根真菌种类缺乏系统研究。
该成果有关①对甘肃南部亚高山粗枝云杉林、青杄林、岷江冷杉林、紫果云杉林等森林群落外生菌根真菌种类、宿主种类、物种多样性、生态分布进行调查,完成的《甘肃南部大型真菌名录》;②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外生菌根真菌种类多样性和林分现状对森林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③调查得出粗枝云杉林、青杄林、岷江冷杉林不同森林类型外生菌根真菌的特有种类;④筛选出的与云、冷杉共生效果明显的外生菌根种类(微甜乳菇、土生空团、黑紫红菇、褐粘盖牛肝菌);⑤土生空团Cenococcum geophilum生物学特性研究;⑥褐粘盖牛肝菌、⑦微甜乳菇、⑧黑紫红菇生物学特性研究等,国内未见相同文献报道。仅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林科所拥有全部核心技术应对竞争,市场占有率100%,效果明显,市场广阔,利润率高。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该技术开发,拟采用的商业模式主要为:公司+科研单位+客户,由科研单位负责技术研发,公司对技术进行产品加工,再交付客户使用。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白龙江、洮河林区个林场,也是该技术主要的试用客户,今后在各地云冷杉育苗、造林绿化及其人工林健康经营中,还需要培育新的市场。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50万元
资金需求额: 100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
评价机构: 甘肃省科技厅 联系电话:09318885117
评价方式: 鉴定
评价日期: 2012年12月28日
评价意见: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立题正确,技术路线合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填补了在亚高山云、冷杉林外生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云杉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生产指导意义,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建议:对云、冷杉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进一步筛选和接种试验,提高高海拔地带云、冷杉人工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