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9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北京林业大学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本成果来源于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蓝莓定向高效培育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04014,研究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果认定于2013年3月20日。
成果基于我国蓝莓种质资源评价,定向筛选高花青素蓝莓种质;利用高效育苗技术保存、扩繁和推广优势种质资源;融汇多项栽培技术建立高效培育体系;对定向利用我国现有品种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及促进我国蓝莓栽培生产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该成果建立了一套以高花青素含量为重要指标的,以种质资源评价、筛选、苗木繁育、高效栽培管理为主的蓝莓定向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如下:
(1)资源调查评价、筛选:以花青素水平等关键品质、产量、抗寒性、pH值适应性等为表型评价指标,以蓝莓花青素关键合成酶基因及5个抗寒性或需冷量相关的SNP标记为分子辅助育种筛选指标,从我国野生和栽培蓝莓资源中快速评价、筛选优势种质。已筛选出2个野生优系‘YS10-T’、‘YS10-Y’,花青素含量分别高于主栽品种60%和20%以上;2个栽培品种‘爱国者’、‘埃利奥特’,花青素含量分别高于蓝丰50%和40%以上,亩产效益提高15%。
(2)种质资源保存、扩繁:在大兴安岭和青岛建成占地10亩的种质基因库各1个,分别保存野生优株2000株、主栽品种48个。建立了以组织培养、扦插、嫁接和实生育苗相结合的良种保存选育体系,以组织培养、嫩枝扦插为主的工厂化育苗体系。
(3)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系统研究蓝莓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规律、果实品质形成及调控特性、枝芽特性、需肥规律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氮钾肥为主的精准施肥和以花果管理为主的精细树体管理为核心,以耕作方式、抗冻防寒、成熟期调控相结合的蓝莓高效栽培管理技术集成体系。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国外已有200多个蓝莓品种,栽培管理多以机械化操作为主;我国野生蓝莓资源丰富,却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虽引进了上百个品种,尚无系统的品种评价和栽培技术体系。该成果接轨国际研究、弥补国内不足。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基于我国蓝莓种质资源评价,定向筛选高花青素蓝莓种质;利用高效育苗技术保存、扩繁和推广优势种质资源;融汇多项栽培技术建立高效培育体系,具备较高的综合性和完成性,较难获取。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综合应用该成果,可提高蓝莓综合效益20%以上。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本成果是综合性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本身具有连续性和延展性,能够随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有效调整和创新。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适合我国蓝莓生产特点,领先国内同类成果,对定向利用我国现有品种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及促进我国蓝莓栽培生产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具有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应对竞争。利用该成果在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建立了100亩蓝莓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推广1.5万亩,并辐射到了周边蓝莓产区。直接经济效益750万元。促进了蓝莓栽培生产的规范化,带动了蓝莓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消费和生活水平。国蓝莓种植已遍布全国, 面积达4000公顷,据预测,中国蓝莓将在20年左右达到2万公顷,市场庞大。该成果可在全国范围蓝莓资源分布及栽培区推广,可保障和促进蓝莓产业规模化、快速、持续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种质评价体系可以直接应用于科研及苗木选育、繁育公司等机构,培育技术面向广大蓝莓种植企业。可以技术服务、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协作。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需要培育新的市场,我国蓝莓种植已遍布全国, 新的蓝莓种植基地不断出现,尤其缺乏配套的管理技术体系以保证基地正常发展。该成果可在全国范围蓝莓资源分布及栽培区推广,可以局部示范引领大面积推广的形式得以实施。现在已在联想控股的现代农业板块公司“佳沃集团”(原“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的蓝莓栽培基地进行示范和推广获得了较好收效。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技术入股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2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300万元
融资用途: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