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乡土树种及生物能源树种的种质保存与利用业务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13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课题来源:江苏省科技基础建设计划-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课题名称:景观乡土树种及生物能源树种的种质保存与利用业务建设

  课题编号:BM2010602

  起止时间:2010.7-2012.12

  本项目收集保存榉树、苦楝、香椿、乌桕、光皮树、山桐子、黄连木和楸树等具有珍贵用材价值和生物油料能源价值的景观乡土树种种质资源625份,在江苏省林科院本部、江都和大丰基地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58亩,初选了11个优良种源、家系或无性系;研发了相关树种良种繁育技术,繁育优良品种苗木56万株;发表省级以上科技论文12篇;认定省级新品种3个;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完成3项省级技术标准,编写“江苏重要乡土树种名录”、“几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技术汇编”等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5次,培训人员500人次,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持续种质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本项目结合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及优势,在国内率先较系统地开展了优良乡土树种观赏、用材和能源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工作,选育了一批优良观赏、用材新品种,实现了优良乡土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的创新。

  通过本项目研究任务的开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生产单位造林绿化提供一批优良林木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为林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项目集合大量科研力量,系统开展江苏省省优良乡土树种收集、选育、保存、繁育、开发等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并且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属于公益性成果。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项目实施3年来,已累计培育榉树、苦楝、香椿和楸树等4个具有珍贵用材价值和乌桕、黄连木、光皮树、山桐子等4个具有生物油料能源价值的景观乡土树种的良种苗木56万余株,为育苗单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500多万元。培育的苗木已在全省10多个市、县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项目完成后,筛选的新品种具有推广价值,形成的良种繁育技术解决了技术难题,建设的繁育基地具有持续生产苗木能力,培养了一批林业科技人才,均为我省林业发展提供持续性保证。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经过三年的建设,筛选出一批适宜本省珍贵用材林和生物油料能源林培育的景观乡土树种优良品种,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持续种质创新打下良好基础。平台实施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建设凸显成效,科技资源规模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该院在林木良种选育、造林营林技术、森林保护与生态环境、植物无土栽培与组织培养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已逐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目前,乡土树种应用时江苏省绿化发展的重点,苗木市场广阔。已有苗木均来自于实生苗,未能实现良种化,因此本项目须取得成果针对城乡绿化对乡土景观树种良种的需求,速生耐盐碱良种的需求及油料用良种的需求是有益补充,后期推广后,将在苗木市场占主导地位。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营销主要以自主经营,模式示范及带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加强宣传,结合政府指导,实现良种化苗木推广。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技术转让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1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500万元

  融资用途: 市场开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