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3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木育种,荒漠化治理
单位名称: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课 题 来 源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课题立项名称: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银莓、沙枣产业化种植与饲料开发的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20070216
研究起始日期:2007年10月
研究终止日期:2012年10月
批准登记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批 准 登记号:2013056
批准登记日期:2013年3月1日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国外仅检索到沙枣在咸海地区、土地退化地区的适应性评价。沙枣组培研究仅见叶片获得再生芽、未成熟子叶形成的愈伤获得高效再生植株,银莓仅见硬枝扦插报导,生根率仅为8.5%,未提及产业化生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
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仅检索到沙枣、银莓组织培养的实验性报导,沙枣盐胁迫以及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种植及栽培技术研究,沙枣人工落叶控制、饲料开发利用和能源林、饲料林的综述性文献报导。
本成果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关于沙枣和银莓优良株系筛选和无性繁殖技术、苏打盐碱地客土种植和平茬收获技术,饲料添加剂配方优化和加工工艺研究方面均属创新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成果选育的抗寒、耐盐碱新树种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首次引入吉林省西部,应用于荒漠化苏打盐碱地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特别是沙枣、银莓在苏打盐碱地上的客土造林技术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沙枣、银莓饲料添加剂配方优化和加工工艺为国内首次研究,国外也未见相关研究报导。
该成果在增加植被盖度、固氮改土和改变荒漠化景观方面的生态效益巨大,在荒漠化区域碱地生态经济产业开发、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在优良株系选育和种植技术方面,与同期种植的枸杞、文冠果和杨树相比,造林成活率高,显著地降低了造林成本。植被恢复效果好,促进土壤改良作用明显。种植沙枣3年后造林前寸草不生、粘重不透水的重度盐碱地变得粘重程度下降、土质疏松,起到了明显的恢复植被和改土效果。
在饲料添加剂加工工艺和优化配方方面,采用本成果生产的饲料添加剂,年产1万吨级的饲养企业每年可降低成本近千万元。保健调控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市场调查得知,该成果的技术属领先水平,相应的产品在国内外仅有少数生产厂家,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估计产品的经济寿命可达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处于成长期阶段。
同时,该产品有其独自的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在:(1)生产工艺技术有重大改进、可明显节电节能,提高生产性能;(2)所生产饲料添加剂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复合物,有叠加作用,优于单体物质。且本产品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研究和开发这种新型饲料添加剂(保健剂)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还可大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通过抗逆性树种沙枣、银莓的优良株系筛选及无性繁育技术、客土造林技术、平茬收获技术和饲料添加剂加工工艺研究,针对造林恢复、园林绿化和生态饲料林等目标筛选优良株系,优化苗木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和饲料添加剂加工工艺流程,建立苗木繁育基地和典型区域饲料林试验示范基地,为西部荒漠化苏打盐碱地及东北相似区域的植被恢复、治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项目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沙枣良种选育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针对造林恢复、园林绿化和生态饲料林等目标筛选优良株系,优化苗木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实现工厂化育苗。
2、沙枣基因克隆及遗传转化研究。开展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转录因子基因的鉴定。利用外源基因可控表达技术将鉴定获得的转录因子基因在沙枣体内进行可控表达,使之受盐、旱等胁迫诱导表达,并获得高耐盐性。
3、沙枣耐盐结构研究。应用具有盐腺的抗盐碱沙枣的根瘤菌改良盐碱土壤,跟踪检测根瘤菌在改良柱状盐碱土壤结构、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沙枣根瘤菌有效改良盐碱土壤的机理。
4、沙枣良种盐碱地生态饲料林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揭示沙枣对盐碱胁迫的结构演化特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沙枣导管分子、筛管分子等结构演化与颉颃盐碱逆境的相关性。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1)苗木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银莓、沙枣嫩枝扦插和组织培养高效繁殖技术体系。国内外查新仅见银莓硬枝扦插报导,生根率仅为8.5%,银莓苗木组培繁育的初步报导1篇,沙枣组培繁殖的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也显著高于相关研究报导。
(2)盐碱地种植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沙枣和银莓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首次引入我省西部,并首次建立了中重度苏打盐碱地客土种植栽培技术及生态饲料林的平茬收获技术。
(3)饲料添加剂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方面,研发了一套饲料添加剂的优化配方和加工工艺。国内外检索结果表明沙枣饲料方面的研究仅涉及人工落叶控制、饲料开发利用和作为能源林、饲料林的综述性文献报导。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著名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面积高达239万公顷,近60%分布在我省西部。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东北松嫩平原重度苏打盐碱地造林树种匮乏,现有的树种及造林、经营技术远远满足不了大面积盐碱地特别是重度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的需要,近百万公顷重度荒漠化盐碱地的绿化造林、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亟待解决。
此外,我国每年蛋白饲料需求量4500万吨左右,缺口2400万吨,产品潜在市场约1000万吨。在草原严重退化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的沙枣、银莓等木本植物饲料意义重大。
沙枣、银莓具有较强的抗寒、 抗风沙、耐干旱瘠薄、耐盐碱、根瘤固氮和蛋白、脂肪含量高等优良特性,在荒漠化盐碱地区植被恢复、固氮改土、园林观赏、防护林更新和饲用、药用、蜜源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是西部荒漠化盐碱地较为理想的高抗逆性生态经济造林树种,充分挖掘利用大面积不可利用的中、重度荒漠化盐碱地,实现植被恢复、生态治理和有效利用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构建“政府投入+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的盐碱地治理模式。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针对吉林省西部荒漠化苏打盐碱地区的独特性和困难性,通过政府资金投入,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带动有志于盐碱地治理的企业参与,建立典型区域试验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当地农户积极参与。
苗木种植户进行优良生态经济型造林苗木的繁育,通过定点种植和定点销售的方式,在荒漠化盐碱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
木本饲料添加剂和调控剂的开发采取典型试用客户的方式,建立一套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和饲养效果评价技术体系。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65.00万元
资金需求额: 100.0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
评价机构: 吉林省科技厅农村处 联系电话:0431-88975596
评价方式: 鉴定
评价日期: 2012年12月30日
评价意见:
2012年12月30日,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银莓、沙枣产业化种植与饲料开发的研究”(项目编号:20070216)进行鉴定。在现场勘察基础上,审阅了技术资料,听取了课题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该项目选择银莓、沙枣优良种源和59个优良单株,优化了银莓、沙枣嫩枝扦插和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体系。
2、研究了中重度盐碱地银莓、沙枣栽植及收获技术,提出了一套银莓、沙枣饲料林栽培及管理技术,营造示范林200hm2,苗木移栽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沙枣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3、分析了沙枣、银莓有效活性成分,叶片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23%-29.84%和19.71%-25.18%;水提物中总黄酮分别为0.95%和1.43%,沙枣总生物碱为5.77%。
4、用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分别饲喂小鼠、肉鸡、猪和肉牛,均获得了明显的增重效果,降低了饲料成本。其中,肉牛日增重达到0.97kg。
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合理、方法先进、数据详实、结论可靠。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进一步融合生态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