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材用种源优选及其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14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项目通过对香椿地理种源的收集整理和比较试验研究,建立香椿种质资源库;利用经济性状指标测定与材用林的定向培育目标,筛选出适宜江西栽培的香椿优良材用品种,并初步提出香椿良种苗木繁育技术体系和材用林定向培育模式。本项目开展的香椿资源的目标选优和定向培育利用研究,为香椿资源的遗传改良和综合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种质和技术上保障。

  项目为江西省科技厅2009年农业科技支撑类(20061B0200102)。2013年7月31日通过鉴定。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本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筛选的香椿材用品种具有广适性,既能应用于材用商品林基地的建设,又能应用园林绿化的种苗生产。香椿材质优良,且其具有明显的国土绿化效应,因此,既环境友好,又省事省工。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项目原料来源广泛,易于获取,属通用实用技术,可以复制。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香椿木材为船舶、家具、建筑等的上等材料,其材质柔韧,纹理通直,色泽艳丽,干缩性小,耐腐蚀,易切削,有“中国桃花心木”与“中国红木”之称。广泛深加工于地板与楼梯扶手等,2009年在江西瑞昌香椿原木价格已达1500元/m3以上,盈利价值显著。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具有良好的人才及技术储备,完备的仪器设备条件,项目组成员整体素质较高,学科和人员匹配合理,有研究员4人,硕士2人,学士3人,学科门类较齐全,具有开展相关研究所需的较扎实理论基础、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在长期从事分析测试、植物组织培养、经济林资源培育等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项目在香椿地理种源收集比较、材用林经济性状指标与优良苗木快繁体系建立、材用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初步成果,可为其材用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发展提高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项目攻关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成果转化前景良好,在南方丘陵山区具有强大的产业发展潜力。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成熟度: 试用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香椿具有很高的菜用、材用、药用、观赏价值与强大的产业发展潜力,且其在生长速度、抗病虫害能力、生态适应性方面表现优异,南方一些丘陵山区已把规模推广种植香椿及其产业化发展做为一项战略举措。

  香椿材质柔韧,纹理通直,色泽艳丽,干缩性小,耐腐蚀,易切削,有“中国桃花心木”与“中国红木”之称。2009年在江西瑞昌香椿原木价格已达1500元 /m3 以上。香椿树生长迅速,树冠庞大,枝叶繁茂,树姿优美,既适合山地造林,又是优良的四旁绿化树种。在生态林建设中,可发挥巨大的效益。

  项目在香椿材用定向培育技术与优良苗木快繁技术方面的初步成果可为其在我省材用林建设与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推广种植与繁育材用香椿苗,其产品的客户主要为林区商品林基地与园林绿化产业的企业与林农大户,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均处于大农业同一产业链中,有利于产品及信息的交流和资金的流动。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香椿树干通直,木材具有美丽花纹和广泛用途,是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其幼芽、嫩叶有多种营养物质,别具风味,被人们称为“绿色木本保健菜”,具有很高的菜用、材用、药用、观赏价值与强大的产业发展潜力,且香椿在生长速度、抗病虫害能力、生态适应性方面表现优异,除应用于传统的菜用林种苗外,还可用于材用林建设与园林绿化生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产品推广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利用传统农资的销售渠道,即可面向农业龙头企业,也可面向千千万万的农户。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15万元

  资金需求额: 100万元

  融资用途: 市场开拓

  评价机构: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方式: 鉴定

  评价日期: 2013年7月31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