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4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通过对我省大宗农林废弃物理化性质分析,初选与泥炭理化性能接近又易获得的木屑、牛粪、鸡粪、鹌鹑粪、食用菌渣、枯技落叶等原材料,组合成若干个基质配方,加入不同的发酵菌进行发酵。发酵后,添加生物炭、醋液改善基质的性能,最后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以60%食用菌渣+30%畜禽粪+10%生物炭为基质原料,添加VT菌进行发酵而开发生产的有机环保型栽培基质,效果最好,具有替代泥炭基质的良好前景。本项目为江西省科技厅2009年农业科技支撑类项目(2009BNA05600、2010BNB00402)。2013年8月通过鉴定。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本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制开发的栽培基质具有广适性,既能应用于农业蔬菜瓜果类种苗生产,又能应用于林木花卉种苗生产。除具有传统基质的特性外,还具有很好的肥效性,在短周期的蔬菜及花卉苗木生产上应用不需施肥,同时,既环境友好,又省事省工。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项目原料来源广泛,易于获取,属通用实用技术,可以复制。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本项目开发的有机栽培基质产品:有机碳≥30%,N+P+K≥2%,总孔隙率≥55%,含有Fe、Zn、Cu和Mn等微量元素,性能和产品成本优于泥炭。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具有良好的人才及技术储备,完备的仪器设备条件,项目组成员整体素质较高,学科和人员匹配合理,有研究员4人,硕士2人,学士3人,学科门类较齐全,具有开展相关研究所需的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在长期从事分析测试、植物组织培养、植物资源培育等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泥炭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基质,但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国内外相关研究者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了各种有机栽培基质。本项目开发的有机环保型栽培基质性能和成本优于泥炭,应用范围广,除具有传统基质的特性外,还具有很好的肥效性。该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我国是居世界第一位的设施园艺大国,但基质栽培面积所占比例不足1%,与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基质栽培面积占温室面积的90%以上有着很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花卉、蔬菜产业正由传统的个体形式向现代化、工厂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方式转变,基质栽培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有机固体废弃物也在急剧增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8.00×108吨;每年被抛弃或燃烧的花生壳达1.40×106吨;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各种菇渣急剧增加;上海每年仅行道树修剪至少产生1.00×105吨左右的树枝;而深圳2005年一次“麦莎”台风就产生了近2000车的树枝落叶;北京市城八区 2007 年产生园林绿化废弃物1.67×106吨。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利用,每年有大量的农林废弃物被弃置于自然环境或露天焚烧,使本来的“资源”变为“污染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利用农林废弃物研制有机环保型栽培基质既能提高基质的栽培性能,又能减轻环境压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开发有机环保型栽培基质的原料来源主要为养殖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废弃物,其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农林花卉产业的种养大户,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均处于大农业同一产业链中,有利于产品及信息的交流和资金的流动。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有机环保型栽培基质生产工艺简便、能耗少,同时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因此产品定价低。除应用于传统的农林花卉业的无土栽培外,还可用于大田生产的土壤改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产品推广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利用传统农资的销售渠道,即可面向农业龙头企业,也可面向千千万万的农户。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17万元
资金需求额: 300万元
融资用途: 市场开拓
评价机构: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方式: 鉴定
评价日期: 201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