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6
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生物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业
单位名称: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为辽宁省地方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课题立项名称为“平欧杂种榛压条繁殖技术规程”,课题立项编号为“2012DB040A”,研究起始日期2012年1月1日,研究终止日期2012年12月31日。成果批准登记单位为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登记号“20130390”,批准登记日期为2013年5月。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本项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是采用了斜干定植方式,这是对传统直立定植方式的革命性创新,这项技术为成果完成单位首创并公开发布和推广,同现有的他人专利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冲突。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本项成果的技术要点易学易用,成果的共享方式为公益性共享,范围为国内用户,目前成果完成单位正在进行该项成果的技术推广工作。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相对于平欧杂种榛传统的压条繁殖方式,本项成果的技术创新大幅度降低了平欧杂种榛的苗木生产成本,提高了单位面积产苗量。种植户的应用效果显示,单株苗木的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益提高150%以上。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本项成果的研发团队在进行应用技术研发的同时对平欧杂种榛的萌蘖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压条成苗的主要因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前正在对本项成果的部分技术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预期在未来的2-3年内可以实现重大突破,使平欧杂种榛的压条繁殖技术生产成本更低,生产作业更加省工省力,成苗质量更好。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本项成果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单位面积产苗数量比目前国内平欧杂种榛苗木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传统压条方式提高117%,由建圃到形成产能的时间缩短一年。本项成果首创的带状斜干定植方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平欧杂种榛苗木生产的主导方式。
成熟度: 小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每年平欧杂种榛苗木的市场需求量为2000万株,而实际产量只有800万株左右,本项成果的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本项成果的共享方式为公益性共享,成果完成单位无偿向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成果的研发经费及推广经费均由国家的各级财政负担。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本项成果的技术推广主要采用成果完成单位直接面向种植户的推广模式。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其他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20万元
资金需求额: 20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