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果优良品种选育及区域化试验

发布时间:2015-07-17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名称: 延边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

  该项目通过初选、复选、优选、区域试验等良种选育程序,开展了长白山区蓝靛果的良种选育,综合区域试验的表型测定和果实成分含量分析, 选出了5个蓝靛果优良品系,产量达到3.35-5.69吨/公顷,每个品种特点不同,具有大果、丰产、适口、晚熟、功能性成分含量不同等优点。建立了一套蓝靛果无性繁殖技术体系,扦插育苗成活率91.6%,组培增殖倍数5.98倍,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99%。初步研究并建立了蓝靛果优良品种人工栽培高效经营技术和野生低效林地改造技术。蓝靛果优良品种的选育为今后蓝靛果基地建设良种化奠定了基础。蓝靛果喜冷凉气候,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方均可以栽植,推广区域较广,适栽面积很大。

  验收证书编号:林科验字(2011年)076号

  地方成果登记号:2013018

  登记部门: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成果完成单位:延边林业科学研究院

  课题来源:国家林业局

  评价单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评价日期:2012.3.18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蓝靛果良种选育在我国刚刚开始,目前我国登记的蓝靛果优良品种只有1种,填补了我国的蓝靛果优良品种。所选出的优良品种特点不同,有大果丰产的,有酸甜可口适合鲜食的,有功能性成分含量不同适合深加工的,有晚熟的等等,可以根据商品化需求目的进行目标性栽培,逐步实现蓝靛果基地建设良种化。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蓝靛果优良品种的繁育方式是组织培养和扦插,组织培养前期在实验室内完成,后期移栽炼苗在室外进行,技术上有一点的难度;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采取扦插方式扩繁,经过技术培训,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基本都可以完成;而基地建设按照技术要求,都可以完成好。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蓝靛果5个优良品种,产量3.35-5.69吨/公顷,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平均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效益4.2万元,为蓝靛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推出新品种。我们始终在进行着优良品种的选育,有很多不同不同性状的候选品种在测试中,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优良品种进行比对,选择不同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国外研究蓝靛果最早的国家是俄罗斯和日本,俄罗斯的研究历史百余年,培育出60多种优良品种,日本也培育出多种蓝靛果优良品种,并建立了系统的栽培技术体系。国内对蓝靛果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人工栽培、引种驯化、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部分研究,蓝靛果优良品种选育在我国刚刚开展,该项研究走在国内同类研究前列。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们的优良品种的性状表现比较好,并且从开始就加强了不同类型的选择 ,选出的优良品种不仅产量高,果品的品质好,有的品种功能性保健成分含量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类栽培,使蓝靛果的栽培实现目标性培育,提高了果品的利用率,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随着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不断的用新品种替代原有品种是园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熟度: 大批量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蓝靛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果实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VC73.07mg/100g)、矿物元素、17种氨基酸(其中有9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花色苷等。蓝靛果果实可生食,也可加工果汁、果酒、果酱等。蓝靛果的果汁深红色,着色能力强,除配制饮料和酿酒外,还可提取天然红色素。经常食用蓝靛果及其产品,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蓝靛果除鲜食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果实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败火、化湿热、软化血管、降血压等药效。长期使用对防治小儿厌食症、肝腹水、糖尿病、癌症等有特效。蓝靛果可以制成各种饮品、保健品及化妆品。

  蓝靛果产业属新兴产业,它的价值随着不断的宣传和推广已被人们逐渐了解和关注,它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得到民众的青睐。由于刚刚兴起,无论是基地建设还是产品加工都可以完全占有市场,预计进入丰产期后,生产果品的利润率60%左右。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第一种模式:研究单位与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合作,(技术+基地),研究单位以技术入股;第二种模式:研究单位+基地+企业(产品深加工),研究单位负责技术,农户负责栽培,加工企业负责购买苗木提供给农户,回收果品。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蓝靛果在我国是一种刚刚新兴的小浆果,刚开始人工栽培,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稀少,需要进行市场的培育,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是农户看有没有加工企业收购果品,加工企业看基地规模是否能满足原料需求,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基地;苗木定价5-10元/株;销售渠道是基层林业局和农户;产品推广模式是技术指导。有典型的试用客户。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其他

  应用推广的已投入情况: 35.0万元

  资金需求额: 300.0万元

  融资用途: 产品研发;其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