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7
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现代农业
属其他学科、专业领域: 林业
单位名称: 北京林业大学
成果简介:
1.1科技成果简介(对科技成果进行总体性描述。并注明:课题来源、课题立项名称、课题立项编号、研究起始日期、研究终止日期,以及成果批准登记单位、批准登记号、批准登记日期等信息)
课题来源:国家林业局
课题名称:典型平原区生态安全林业保障体系构建机理及功效评价研究
课题编号:200804008
研究起止时间:2008.1.1-2012.12.31
成果批准登记单位:国家林业局
批准登记号:
批准登记日期:2013.3.18
农田防护林负面效应调控技术
成果重要性概述:
该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农田防护林胁地和产量影响评估等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平原区粮食产量和农田防护林管理水平具有一定作用。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分析:
该项技术采用林网生态干涉势模型,准确评估了林带对环境因子场、资源分布梯度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范围,从而提出了农田防护林负面效应的调控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更为深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成果的技术关键、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障布设技术:
在小麦播种前,分别在林网东侧距林带1.5m、南侧3.0m、西侧1.5m、北侧2.0m埋设60cm宽、0.12mm厚聚乙烯塑料薄膜根障,有效地增加了林带附近0.3-0.7H的土壤含水量,除林网南侧减产区减少范围不明显外,东侧减产区由6m减少至3m,西侧减产区由14m减少到2m,北侧减产区由10m减少到2m。
修枝技术:
对10年左右的欧美杨农田防护林采取2/3强度的修枝处理,能够增加林带内1.0H内4.12-10.35%光照强度,东侧减产区的范围由6-15m减少到4m,南侧小麦减产区由20m减少到10m,西侧小麦减产区由4m减少到3m,北侧修枝减少减产范围不明显。
成果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在河南开封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采用根障和修枝两种调控措施后,能够缩小农田防护林负面影响范围0.1-0.4H,根障处理技术有效改善了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增加小麦产量1.05-12.06%,林网内农田减产区减少80%;通过对防护林进行修枝,增加农作物光接受量,农田光辐射强度提高6.8%,小麦产量提高4.0%。
成果推广前景分析:
该成果对于减少农田林网胁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黄淮海粮食主产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成果创新性:
1.2创新性
该项技术采用林网生态干涉势模型,准确评估了林带对环境因子场、资源分布梯度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范围,从而提出了农田防护林负面效应的调控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更为深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成果独占性:
1.3独占性
该技术属生态公益性研究技术成果,无法产业化,因此不具有独占性。
成果盈利性:
1.4盈利性
该成果对于减少农田林网胁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具有转化盈利性。
成果持续性:
1.5持续性
项目验收后,未获得同类型科研项目予以延续该方向的研究,不具有持续性。
成果先进性:
1.6先进性
该项技术采用林网生态干涉势模型,准确评估了林带对环境因子场、资源分布梯度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范围,较国内外其他研究具有先进性。
成熟度: 试用
市场分析:
2.1市场分析
该技术属生态公益性研究技术成果,无法形成产品和产业化。
商业模式分析:
2.2商业模式分析
该技术属生态公益性研究技术成果,无法形成产品和产业化。
营销状况:
2.3营销状况
该技术属生态公益性研究技术成果,无法形成产品和产业化。
拟采取的转化方式: 合作研发
融资用途: 其他